查看原文
其他

断根绝户!!

觉悟者 结构学概论
2024-10-17

统计数据显示,我们这个社会是全世界单人户最多的国家,即便是换算成比例,我们依然比美国高得多——也就是说我们社会的婚配率开始比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更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以前被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东西相互阻隔的要素在市场大潮的推动下加速流动。这种流动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被拉进同一个舞台按照同一套标准同台竞技。它会加速在人群中形成统一的标准,并且以这样的标准一刀切的划线。

村里的翠花在没见过上海的王总,北京的张处,广州的郭少,深圳的腾哥之前,她会觉得村长的傻儿子也还不错。一旦互联网让她见到了更大的世界中的那些漂亮人物,她就再也不会多看村长的傻儿子一眼——甚至觉得跟他说话都感到恶心!

这就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统一标准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模糊的事都会逐渐变得清晰。一旦清晰起来,就变成了筛选的条件——能过去就是可以随手推开的门,过不去就是将你拒之门外的坎。为什么越是大城市中的人卷的越厉害?因为大城市中所有的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像大海的潮起潮落一样波动——不仅仅包括综合生活成本,也包括人的眼光、诉求和其它方面。

提高效率的前提就是标准清晰,所以,越是追求效率的地方,不仅生活节奏越快,而且许多模糊不清湿哒哒的东西都会被梳理清晰——哪怕是人的情愫都是如此。为什么呢?为了便于快速决策,因为存在太多选择。

当翠花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村长家以前不愁找不到媳妇的二傻子也就自然而然的加入到‘父愁者联盟’之中。另一组数据也作证了这一点。截取2010-2020经济发展最快的这10年的数据:其中终身未婚的女性占总的成年女性的比例从0.37%上升到0.98%,终身未婚的男性比例从3.17%上升到3.93%!从增长速度来看,在过去的10年中,女性终身未婚的数量翻了将近三倍,而男性的增长幅度不大,但男性重视未婚的基数比女性的基数要大得多!

为什么男性终身未婚的基数更大?因为底层男性不具有娶老婆的能力。同一阶层的女性是看不上他们的。他们只能接受断根绝户的结果!以前社会人员几乎不流动,这样的男性群体还能捡漏。一旦社会各要素进入市场化运转方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自然残酷的规律就会在现实中凸显出来:生存竞争的落败者将会被剥夺领地、食物和配偶等能保障自身存续的权力。

在这经济发展最好的十年中,为什么男性终身未婚人数的增长幅度不大呢?这说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男性的经济改善,以及这种改善能帮助他们娶到老婆。那些完全没希望的群体,一开始就有那么大的基数,后来占比的主体部分依然是他们。经济增长对这个群体完全没用,或者可以说,他们完全没有能力搭上经济增长的顺风车来改善自身的状况。

为什么经济发展最好的十年,女性终身未婚的数量反而增长了近3倍呢?那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会不断提高人的预期。当一个普通女生的收入从1万涨到2万的时候,她预期的目标对象则要往上高出一个社会阶层。一个男生的收入从1万升到10万,这不算高出一个阶层,还是在同一阶层中。高出一个阶层需要他从1万升到100万!在过去10年的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让一个受过教育的女生从1万升到2万很容易,但要让一个男生从1万升到100万/月则比登天还难。这种婚配预期的水涨船高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预期往上抬一级,目标人群就会缩少上百倍。然而,人的预期一旦上去绝对下不来——生活开支也是如此!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终身未婚的男女比例都会增加,而且会加速增加。其中女性终身未婚的基数和增长速度都会以更快的速度翻倍。现在合并幼儿园,接下来就会开始合并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现在开始按照5%的比例压缩编制,以后不仅与这些社会服务有关的编制压缩,稳定的教师编更会大幅压缩。

虽然社会老龄化也能形成一些服务产业,但给孩子花钱和给老人花钱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管经济状况如何的家庭,与孩子有关的各种兴趣班都舍得花钱,孩子吃的喝的玩得用的,都是往好的选择。没听说哪家会这样在父母身上花钱!所以,养老产业只能服务于自己本身就有钱的少数老人群体,其它老人就算基数再大也与这个产业无关!最便宜的敬老院都没人愿意掏钱,更别说那些增值养老服务了。

为什么会如此厚此薄彼?因为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是生命和基因的延续,而老人是过去,是送别,是沉没成本。除非老子自己有一大笔遗产在手上,否则就会成为烫手的山芋,谁都不会愿意持续投入沉没成本。话虽然很不好听,但事就是这么个事,现实很残酷,人性就是如此!

幼儿园的老师如果对小朋友凶了一点,家长一定会不依不饶,甚至会因此成为社会热点。敬老院每天都发生打老人的事,又有谁会在乎?更别说成为社会热点了。所以,养老产业所能形成的拉动力远不如与孩子有关的相关产业对社会经济以及就业岗位的拉动力。

一个社会的新生人口数量取决于适龄女性的数量而不取决于适龄男性的数量。越来越多的适龄女性会在社会潮流的裹挟下变成终身未婚者,这个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并且正在加速。之前是因为自身的收入水平和自身状况提高了才提高了对目标对象的预期层次。现在逐渐发展到:普通女生自身的状况没有改变,但对目标对象的预期层次也提高了。一方面源自于无处不在的信息轰炸,另一方面则因为内心期待的生活状态所需的综合成本水涨船高,自身难以企及,只能寄希望于对方。不管是哪一种因素在起作用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匹配更加困难,加速单人独户的原子化趋势。

公家也在想办法,但那些办法都既不治标也不治本。因为生育的关键在女性身上不在男性身上!适龄的男性数量不是生育瓶颈——即便终身未婚的男性再翻几倍依然不影响整个社会的生育率。而终身未婚未育的女性数量要是不断增加,整个社会的生育瓶颈就出现了。要明白这一点,我举个例子你就懂了:假如存在一个部落有50个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在一次战斗中死了49个成年男性,这个部落理论上一年可以最多诞生多少新生儿?答案是50个!如果情况反过来,那么这个部落一年能增加多少新生儿?答案是1个!所以,适龄的女性数量才是一个社会生育瓶颈所在。

国家会怎么样让适应女性愿意生孩子呢?提高生育补贴,给与奖励,这些事西方发达社会都做过了,而且没啥效果。因为这些半推半就选择终身未婚的女性内心所期待的生活不是这点补贴所能支撑得起来的!许多发达国家为了解决生育瓶颈问题,通常会采用两种办法:1. 提供各种措施保障来鼓励女性生育私生子。2. 从境外引进适龄女性来缓解社会生育瓶颈。之前出台法律保障私生子的合法权利就是前一种策略——鼓励占据社会资源的男性隐性纳妾,从而让一些适龄女性愿意通过生育来获得财产和权益。法国甚至不允许男性对孩子做亲子鉴定也是为了鼓励女性多生育。

未来会出台更多偏向于鼓励女性生育的法律法规,开左灯往右转。如果依然没有明显的提升,那么通过跨国婚姻大量引入愿意生育的适应女性就会被当作一种政策去执行。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结构学概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